
2024年,呼和浩特餐饮收入突破170.6亿元,同比增长7.5%;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26.67亿元,同比增长17.3%。数据背后,折射出首府包容开放的发展策略。
漫步在呼和浩特街头,东护城河北街与中国烧卖美食街一带,烧卖馆与汉堡店皆人气爆棚,畅饮砖茶吃“硬早点”与喝咖啡品慢生活,已成为呼和浩特人的日常。当3000余家烧卖馆与遍地开花的连锁餐饮品牌共生共荣,这座城市用舌尖上的包容书写着开放发展的时代答卷。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坚守。呼和浩特深知,守住二十四道褶的技艺与研发羊肉汉堡的创新同样重要。
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折射消费升级的智慧。
老绥元、德顺源等老字号换上真空包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一大批品牌餐饮店落地生根、研发本土菜品,印证了本土特色与现代消费需求兼容的发展逻辑;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3%,印证着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
市民餐桌的变迁,映照生活品质的提升。从清晨的砖茶配烧卖到午后的咖啡时光,从夜市的烟火气到超市的购物车,市民用消费选择投票,展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多元追求。这种选择自由,恰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
城市发展的密码,藏在开放的举措里。呼和浩特始终在交流中壮大,开放与包容,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固守传统的高墙,而在于敞开包容的胸怀。呼和浩特用美食经济证明,传统技艺与工业文明可以共振,本土特色与国际潮流能够共存。当烧卖馆与汉堡店在青城共同扎根、比拼吸粉,首府正以独特方式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对话:用味道沟通世界,以包容赢得未来。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杨承昊)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