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从 “引项目” 到 “建生态”,浏阳经开区招商引资逻辑焕新

时间:2025-08-18 10:03:00 浏览: 0

招商“新配方”,酿出产业新动能

从 “引项目” 到 “建生态”,浏阳经开区招商引资逻辑焕新

朱泽寰

日前,在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浏阳经开区荣获“2025投资吸引力十佳园区”,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园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浏阳经开区招商实力与营商环境的真实体现。

据统计,浏阳经开区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71.1%,引进项目52个,合同引资额超220亿元。

从数据本身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固投增加值等多项关键数据均居长沙市国家级园区首位。项目招引方面,相较年初定下的全年引进100个项目的目标,顺利实现了“双过半”。从项目类型看,涵盖显示功能器件、低空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园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面对经济仍处于逐渐复苏阶段,各企业投资扩张更趋谨慎的大背景,叠加“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传统招商手段已成历史的新形势,浏阳经开区如何以创新破题,顶风行船?

答案藏在其打出的“组合拳”里——以行政化招商筑牢底盘,用市场化招商激活活力,靠优质营商环境厚植沃土,三者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招商创新之路。

行政驱动 政策与基金激活招商增量

如果把招商引资比作一场攻坚,行政化招商就是稳住阵脚的“中军帐”。浏阳经开区的行政化招商,靠的是“基金杠杆”与“政策指南针”的精准协同,为项目引进定下“主基调”。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早在2020年,浏阳经开区便出台了《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引进优质医疗器械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对于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实际在园区投产的企业都给予相应支持。而后几年,园区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让其更好地惠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政策的优化迭代并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如,对医疗器械企业按三类注册证给予奖励;对技改项目,按投入比例补贴;对上市企业,提供培育资金……既有效统筹资源,又更好惠及企业发展。

6月,浏阳经开区再次发布“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高水平开放、金融支持、人才培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浏阳经开区始终把“项目为王”理念贯穿招商全过程,围绕“三主一特”产业和新兴赛道,精准引进一批带动性强、质效优的项目,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依托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坚实基础,园区进一步“靶向发力”。聚焦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招商,据统计,医疗器械项目占比80%,其中更有三成的企业手握“三类注册证”,这亦是行业内的“金字招牌”,再次擦亮全省医疗器械二类、三类注册证数量之首的名片。

此外,今年上半年,园区组建的30亿元产业母基金正式“出鞘”,成为撬动项目的关键支点。

这只基金精准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特产业,既瞄准头部企业“移大树”,也关注潜力项目“育新苗”。

通过基金直投、专项基金联动等方式,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启愈生物创新药项目等一批“硬科技”项目成功落地。其中,泰科天润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空白,更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产业链集聚,不断上演“一个项目激活一片产业”的戏码。

“基金+政策”凝聚的合力,不仅让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更进一步盘活了园区现有企业。如九典制药,既获得研发补助,又通过基金对接资本市场,上半年成功跻身全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

市场拉动 多元主体释放招商活力

如果说行政化招商是“稳底盘”,市场化招商就是“活水流”。浏阳经开区的市场化招商,以金阳投资集团为“尖兵”,靠基金赋能为“利器”,在市场浪潮中捕捉商机。

自2016年完成市场化改革后,金阳投资集团明确了投资融资、产城运营、产业培育的主业方向。次年3月,该集团与省高创投共同成立浏阳高新金阳创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一园区首只产业基金精准锚定生物医药、半导体材料领域。近十年时间,其投资的安邦制药、天地恒一、泰科天润等企业,已成长为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金阳集团与近2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参与投资29只基金,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

“招商新形势下,依靠基金招商招引项目的占比从过去的一两成,增长至如今的八九成。”浏阳经开区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道出了近年来的变化。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越来越多懂产业、懂投资、会谈判的招商干部在园区加速成长。

在浏阳经开区市场化招商布局中,金阳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汇远实业通过实施市场化薪酬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强化自主招商,围绕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园区优势,了解企业需求,精准招商。

纵观汇远实业上半年引进的33个项目里,康基石、健桥医工等7个高质量项目格外抢眼。健桥医工正冲刺全省首张三类植入缝合线注册证,投产后将填补湖南空白,这样的“潜力股”正是靠市场化激励机制挖来的。

相较于行政化招商,市场化招商更切合企业的价值成长,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和企业“聊技术、算成本、谋未来”,有效推动企业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让企业在园区放心成长。

在尝到发展“甜头”后,盐津铺子拉来了3家上下游企业,九典制药推荐的辅料供应商,今年也签约落户。据统计,浏阳经开区上半年依靠“以商招商”,成功引进超10个项目。该模式的顺利铺排,不仅降低了招商成本,更提高了项目匹配度,就像滚雪球一样,让产业链越滚越粗。

营商推动 服务优化巩固招商质效

在浏阳经开区,项目落地不是终点,而是携手同行的起点。每当企业落户,迎接他们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并肩作战,共克难题,在产业链的协同中轻装上阵,在生态圈的滋养中共赴长远。

同时,园区秉持“长期主义陪跑企业成长”的理念,携手九典制药、方锐达、明瑞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并持续加码园区发展,这种与企业共经风雨、同享荣光的默契和耐心,让“落地即扎根、成长即深耕”成为园区的鲜明底色。

在这里,“拿地即开工”不是口号,上半年开工的长郡高中新建项目在土地供应获批当天便实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四证齐发”,比常规流程快了3个月。

这背后是“模拟审批”的功劳——土地出让阶段就提前审查材料,企业拿地时,审批早已 “等在门口”。这种“超前服务”模式,让上半年27个竣工投产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缩短了40天。

除了审批制度的优化创新,园区推行的“三员服务”更将温暖送达企业心坎。每个企业都有“项目专员、党建指导员、安全生产员”,就像配备了“贴身管家”。

斯奇新项目建设时缺工人,“三员”当天就对接人社局,3天内招来50名技工;兴嘉生物融资难,专员带着银行上门,一周就办好了2000万元贷款。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政务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从行政化招商的精准施策,到市场化招商的创新赋能,再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浏阳经开区上半年的招商答卷,写满了创新与实干。随着下半年30亿元母基金的加速投放,以及“拿地即开工”等改革的扩面升级,这片热土必将续写更多招商佳话,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