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时习之|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时间:2025-05-18 10:34:00 浏览: 0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一起学习>>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的讲话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在考察运城博物馆时的讲话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2022年7月8日,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

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时的讲话

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来源:新福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