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博物馆里的青春之声

时间:2025-08-18 16:01:00 浏览: 0

(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摄)

8月14日至15日,“童声传文脉”甘肃省小讲解员大赛在兰州举行,跟着甘小教一起来看——

在文物“对话 ”间,厚植国家情怀

比赛现场,小选手们一个个精神饱满,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敬畏。当灯光聚焦,他们的脸庞瞬间绽放出自信的光彩,字字铿锵,仿佛历史的长河在他们的演讲声中缓缓流淌。

代表甘肃省博物馆参加小讲解员大赛的马钰雅,有着两年的讲解经验,她对“马踏飞燕”等镇馆之宝已很熟悉,总能用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文物背后的历史。

“我的参赛题目是《探索远古巨兽——黄河古象》。”站在舞台中央,马钰雅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将黄河古象的发现过程、生活习性以及其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娓娓道来。

马钰雅告诉记者,在担任讲解员的两年里,她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刻体会到“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的历史”,而了解历史,正是为了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代表金昌市博物馆参加本次比赛的姚佳璐,与博物馆的缘分,源于一次偶然的文博活动。活动期间,她被博物馆里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展品深深吸引,尤其是关于当地特富矿的介绍,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她爱上了讲解,成为一名小讲解员,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

这次姚佳璐的参赛题目就是《龙首之眼——特富矿》。讲解中,她不仅介绍了特富矿的形成过程与特点,还讲述了特富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特富矿就像龙首山上的一只眼睛,见证着金昌的发展与变迁。”姚佳璐的讲解满含对家乡的热爱,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家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作为省内首次覆盖全省博物馆系统的青少年讲解赛事,本次大赛旨在以博物馆为文化纽带,搭建青少年与历史对话的桥梁,引导大家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文明脉络。通过讲解实践,让青少年从历史传承者成长为文化守护者,为文化传承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在知识闯关里,感悟精神脉络

“敦煌研究院几代人在文物保护与研究中凝聚了____精神,其核心内涵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在本次大赛的历史文化常识考核环节,这道与“四史”和甘肃文化紧密相连的题目,像一颗小小的石子,在现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旨在以考促学,引导孩子们透过历史细节,探寻背后流淌的精神密码,意外地因为不少小选手的“卡壳”,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看到孩子们对着填空题面露难色,迟迟无法作答时,评委们并没有催促作答,反而默契地放缓了节奏,温和地引导孩子们回忆课本里的历史场景,分享生活中听过的红色故事,用循循善诱的提问帮孩子们搭建起知识与情感的桥梁,让“卡壳”瞬间变成了回溯历史、感悟精神的生动课堂。

(“童声传文脉”甘肃省小讲解员大赛历史文化常识考核。)

作为本次比赛的历史文化常识考核点评嘉宾,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滕飞笑着说:“孩子们,答案是‘莫高精神’。你们想想,常书鸿先生带着全家扎根大漠,一代代敦煌人守护千年石窟,这背后藏着多少坚持?这不仅是敦煌研究院的宝贝,更是党领导下知识分子守初心、担使命的模样。”

“今天答不上没关系,要记住:守护文化得有股子坚守的劲儿,传承文脉更离不开默默的奉献,就是爱国精神在文化里开出的花!”滕飞说。

滕飞的一番话打开了小选手们的思路。甘肃简牍博物馆的魏子明说:“虽然没答上这道题,但‘莫高精神’算是刻在脑袋里了。原来文物保护背后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一辈子。”

一道填空题,在评委们的循循善诱下,悄然化作一次深刻的精神“充电”。那些没答上来的瞬间,反而让“莫高精神”的光芒,更亮地照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在童声朗朗中,传承中华文脉

比赛过程中,小选手们表现精彩,评委们的点评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句句语重心长的解疑释惑,像是从历史文化的土壤里挑出的珍贵养分,悄悄滋养着孩子,让孩子们明白:个人的小小梦想,是与文化传承、国家发展的大舞台紧紧相连的。

(评委们现场点评)

兰州市安西路小学副校长张红霞表示,博物馆打破了课堂的边界,像是没有围墙的思政乐园,孩子们讲的是故事,更是解开历史密码的钥匙。

张红霞说:“从党史里找初心,从新中国史里学担当,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成为有想法、有本事、敢担当的‘新时代小超人’。”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表示,虽然小选手们在舞台上的时间只有短短五分钟,但这背后是他们在展厅中无数次的磨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一直保持这份热爱,讲好甘肃故事,传承好中华文脉。”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潘洁被孩子们的表现深深地打动,“孩子们,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红色基因‘充电’,讲红军故事时眼睛里的光,说建设成就时嘴角的笑,全是藏不住的爱国情感小火花。”潘洁叮嘱孩子们,要记住这份感动,把“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变成好好吃饭、认真学习、守护文脉的日常行动。

经过一轮轮激烈角逐,最终有54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并被授予“如意甘肃推介官”称号。小选手们用自己的行动喊出了最响亮的青春口号:讲好甘肃故事,我能行!赓续中华文脉,我可以!强国复兴路上,有我在!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