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共记录到各类生物物种2896种,首次在肥西县发现了鸳鸯在合肥的固定越冬地点……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18日上午,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举办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大皖新闻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作为合肥市目前唯一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县区,肥西县已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

“我们是2023年11月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工作的,目前这一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合肥市肥西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勇介绍,项目共布设调查样线404条,开展了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陆生昆虫、大型真菌、淡水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野外调查。
此次本底调查共记录到各类生物物种2896种,其中实地调查到1984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9种、安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2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14种、易危物种15种以及省级物种分布新纪录1种、市级新纪录10种。
“我们的鸟类调查成果尤为亮眼,发现了众多珍稀鸟类在肥西栖息、迁徙,比如东方白鹳、黄胸鹀、白冠长尾雉等等。”张勇表示,调查中发现,绿眉鸭现身肥西,成为安徽新纪录;白冠长尾雉首次留下清晰活动画面;首次在肥西县发现了鸳鸯在合肥的固定越冬地点……“可以说,肥西县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越冬地与繁殖地。”
在本底调查中,针对野猪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种,调查团队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精准掌握其分布与数量,为后续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肥西县还根据调查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编制外来入侵物种预警方案,这在安徽省全省尚属首次。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通讯员 崔巍 杜娟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