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至此,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全部拥有专属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户口本”。
为何要给国家公园“上户口”?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确“谁所有”和“由谁管”。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另外4个公园内的自然资源既有国有,也有集体所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其余4个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一些问题,症结之一便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产权不清则权责不明,权责不明则保护责任易落空。
实际上,这5个国家公园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保护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守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资源数量,给它们上“户口”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国家公园虽带有“公园”二字,但它既不是单纯供游客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主要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记者了解到,登记簿详细记载了自然资源的面积、类型、数量和质量等自然状况。三江源国家公园登记单元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41万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2.2万平方公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268.54平方公里,武夷山国家公园1280.41平方公里。三江源国家公园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为草原,其他4个国家公园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为森林。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从国家公园的体系化建设到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改善,我们在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国家公园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行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聘用原有居民2.3万人参与管护巡护。与2015年试点前相比,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建园后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元至2.1万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此外,探索园区内外土地等值置换,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实现“保生态”和“保民生”双赢。
盛夏时节,国家公园内生机盎然、万物共生;正值暑期,多地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之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自然的馈赠,推动“生态颜值”向“发展价值”的转化,既惠民生更见长效。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许龄丹(实习)
设计:李自然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