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糟,是酿酒产生的渣滓,在一群聪明人手中却转化为出神入化的调味品,入馔后构成江南风味的一大特征。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在《随园食谱》里列举了糟肉、糟鸡等,顺便带了一次货:“糟油出太仓州,愈陈愈佳。”
三百年多来,“乾隆第一吃货”这十个掷地有声的大字,为太仓糟油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太仓人民应该感谢他。糟油,用陈年酒糟加黄酒发酵、再加香料调配而成;如今通行的糟卤,简化了生产过程,但丁香、月桂、玉果、茴香、白芷、陈皮、甘草、花椒、麦曲等辅料一个也不可少,这出戏法如何变,决定了不同品牌的高下优劣。

糟门腔
上海人将糟卤浸渍过的熟食唤作糟货,品尝糟货被定义为打开夏天的一个仪式——现代人对“仪式”二字尤感兴趣。本人初识糟货在弱冠之年,彼时八仙桥有一家老人和,大世界对面有一家马詠斋,两家鸡犬相闻的老字号每到夏季必有糟货应市,品质胜出同侪多多。家里有客人光临,老爸就差我去买糟鸡、糟猪头、糟猪脚,五角钱可得一大碗,加浇一勺糟卤。糟货上桌,待客不失面子。夏季江南湿热难耐,大荤大腥让人倒胃口,但糟货能消解油腻,并赋予食物特殊的鲜美芬芳,上海人爱它是有道理的。个别同志身体羸弱、胃纳不佳,入伏后就像一根病瓜秧子,那么糟货能让他满血复活,健胃加餐。八仙桥商圈改造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老人和迁至打浦桥,后来又在淮海中路开出分店,与老大昌做邻居,西藏中路的马詠斋则黄鹤杳然。

糟香籽虾
在本帮菜形成过程中,酒糟功不可没。本帮菜多用猪内脏,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味道,厨师用酒糟来增香提鲜,并形成多款经典糟菜,比如糟煎、氽糟——如今已难得一尝。好在糟钵斗在不少本帮馆子里等你,这是一道骨灰级名馔,由本地乡厨徐三首创于清代嘉庆年间。徐三取猪脚暴盐,再加酒糟制成“梅霜猪脚”,后来又添加肚、肺、肠等猪内脏,成菜后盛入粗笨的钵斗中飨客,大刀阔斧,成就美馔。一百多年前,老饭店、德兴馆、同泰祥等馆子的糟钵斗已驰名沪滨,成为老上海的味觉记忆。今天,要论谁家本帮菜做得地道不地道,糟钵斗便是一个重要指标。
这几年有些馆子还推出冷食糟钵斗,说白了就是糟货拼盘。此菜在家也能复刻,鲜鲍、基围虾、皮皮虾、小黄鱼、带鱼、鸡爪、鸡中翅、猪肚、猪尾、猪舌、毛豆荚、素鸡……真是万物皆可糟,煮熟后冷却,糟卤里浸渍一夜,吃时取出拼成一大盘,色彩缤纷,老少咸宜,冰啤酒一开,好事自然来。

作者自制的醉八仙
不过在此提醒各位,糟货虽好,却不能在冰箱里搁置过久,速战速决,方得佳味。再提醒各位,夏天吃素有利养生,而纤维恰当、质地饱满的蔬菜、豆制品也值得一糟。在此献芹“醉八仙”方:黄豆芽、胡萝卜、芹菜、茭白、腐竹、金针菇、黑木耳、荷兰豆,视食物性状或掐根,或斩段,或切丝,分别入锅焯熟后冷却,然后放在大海碗里加糟卤数勺拌匀,冰箱冷藏两小时,装盆,淋少许花椒油或麻油,开吃。如果有人喜欢拗造型,也可取两三段茭白尖雕刻成白兰花,同糟,堆在“醉八仙”顶上。有人会说,为做一盆小菜买一包腐竹不合算。那么可取油豆腐五六只,对半切开,挖去部分内芯,以增加嚼劲,否则内芯粉碎外泄,会影响美感和口感。想不到吧,做素菜的麻烦居然会超过做荤菜。由此可见,做个素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