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一阵清脆的提示音响起,金昌经开区某生物科技企业71名职工的手机接连弹出工资到账提醒。
近期,金昌市人社局成功解决了该企业拖欠165.99万元工资的难题,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协同联动,为劳动者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同时兼顾企业实际困难,开展了一场“双赢”维权行动。

2024年,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该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举步维艰,71名职工被拖欠薪资。在多次协商无果后,职工们同步向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寻求帮助。欠薪问题关乎民生,刻不容缓,同时企业困难也需综合考量。市人社局迅速启动“裁监联动”机制,成立联合协调工作组,全力护“薪”。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第一时间深入企业,在查阅财务账目、约谈负责人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虽有强烈的支付意愿,但确实面临资金短缺难题,于是在收集欠薪证据的同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同步开启绿色通道,快速组建专业调解团队,深入了解职工诉求与企业困境。
在联动处置过程中,仲裁与监察打出“组合拳”。劳动监察人员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向企业下达责令限期支付工资通知书,明确告知拒不支付工资将面临的行政处罚与信用惩戒,同时耐心倾听企业难处,鼓励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仲裁员充分发挥专业调解优势,双管齐下推动劳资纠纷妥善化解。一方面,围绕法律责任界定、企业品牌声誉维护、社会舆论影响等维度,以专业视角向企业负责人剖析利害,开展精准普法与情理疏导。另一方面,积极倾听职工诉求,耐心安抚其焦虑情绪,通过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引导职工通过合法合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为矛盾化解筑牢理性沟通桥梁。考虑到企业实际经营困难,联合工作组多次组织面对面协商,在充分权衡职工权益与企业生存需求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延期支付+第三方监管”调解方案,既给予企业一定时间缓解资金压力,又确保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为督促企业及时履行工资支付义务,建立“日跟踪、周反馈”联合监督机制,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定期核查企业资金筹备情况,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实时跟进履行进度,最终企业如期支付了71名职工165.99万元工资。这场原本可能陷入冗长程序的纠纷,在“裁监联动”模式下实现快速化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
此次欠薪案件的成功调处,是市人社局深化“裁监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人社局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办案机制、定期会商制度等举措,推动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无缝衔接,形成“前端监察执法、后端仲裁定纷”的全链条维权模式,织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